本屆論壇以“探索‘雙碳’路徑 風光氫儲并行”為主題,由中國改革報《能源發展》周刊、中國產業發展促進會氫能分會主辦,北京國發智慧能源技術研究院承辦。來自國家能源局、研究機構、領軍企業的代表通過線上+線下的方式,解讀“十四五”能源發展政策體系,研判能源發展變革新趨勢,分享能源發展新技術與新業態。
會上,隆基綠能創始人、總裁李振國榮獲2021年度踐行雙碳目標杰出創新企業家,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斬獲2021年度中國能源企業社會責任獎,西安隆基氫能科技有限公司榮膺2021年度中國氫能產業最具影響力企業獎。
李振國:
綠電+綠氫助力碳中和目標
“目前,全球已有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承諾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,能源轉型成為一個確定性事件。”李振國指出,在碳中和成為全球共識的背景下,新能源裝機的巨大需求、儲能和智能調度、智能調節產業、以及氫能的快速發展,是能源轉型發展過程中的三個重要賽道。

今年以來,隨著《“十四五”現代能源體系規劃》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等一系列重要能源規劃文件的陸續出臺,氫能的地位將愈發重要。據研究機構測算,到2050年,全球氫的需求量將達到6-8億噸/年。氫能將逐漸成為全球諸多國家和地區實現脫碳目標的重要方案。
李振國認為,氫在未來社會里面的應用體系,大致有三條可能的路徑:一是直接使用氫,十分清潔便利,但該路徑的缺點是氫的儲運十分困難;二是通過綠氫和二氧化碳或者生物質能進行耦合,使其變成甲醇或者是低碳醇體系。該路徑可與油氣體系打通共用,而輸油管道、儲槽、槽車都是十分成熟和經濟的,但40年之后,這條路徑將面臨二氧化碳變得不容易獲得的局面;三是將綠氫和氮氣合成氨,應用到未來的能源體系當中。

“我們在這些過程中,一方面投入了確定性很高的電解水制氫裝備產業;同時,也在多方面地投注力量,研究未來氫在能源體系當中到底會以什么形式來走向應用端。”李振國補充道。
今年3月,國家發改委、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《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(2021-2035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。《規劃》明確提出,氫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納、大規模長周期儲能等方面將發揮重要作用,也將促進交通、工業等領域深度脫碳,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。

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“政策支持”+“技術進步”的雙引擎,正如綠電一樣,綠氫成本高度依賴政策、當地的利率水平以及碳價對綠氫成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李振國希望能夠通過政策牽引,提升綠氫競爭力,加快國內可再生能源制氫市場的步伐。
“無論是電力的綠色化,還是綠氫在未來電力體系當中的大規模應用,都是符合碳中和這個終極目標的,也都是能源轉型的重要組成部分。”李振國相信,讓人類在實現碳中和的道路上付出的成本越來越低,是隆基乃至整個行業最基本的責任和使命。
霍焱:
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安全護航
在“雙碳”目標背景下,我國未來能源電力系統的發展藍圖和技術變革有了明確的導向性。構建新型電力系統,推動能源轉型,是實現碳達峰、碳中和的必由之路。

在主題為“碳中和背景下的新能源電力系統構建”的高端對話中,隆基綠能品牌總經理霍焱表示,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承載實現碳達峰碳中和,確保能源電力安全為基本前提、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為首要目標、以最大化消納新能源為主要任務,以堅強智能電網為樞紐平臺,以“源網荷儲”互動為特征,以多能互補為支撐,具有清潔低碳、安全可控、靈活高效、智能友好、開放互動五大基本特征的電力系統。
“新型電力系統需要解決安全性、經濟性等諸多挑戰。”霍焱以2021年美國德州的新能源斷供為例,強調傳統能源的逐步退出,必須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礎上,要重點關注光伏電站生命周期里面的安全可靠性,以應對各種氣象變化和極端天氣。

霍焱表示,隆基作為光伏行業的一份子,已總結出切實有效電力方案、行業方案和戶用方案,尤其是“源網荷儲”“多能互補”“光伏+”解決方案,可有力支持我國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。
此外,綠電助力綠氫,綠氫成就綠電,正在成為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。推廣“綠電+綠氫”,是實現碳中和的有力武器。因此,發展“電氫耦合”構建綠色電力系統,是未來實現“碳中和”的重要路徑之一,也是未來綠氫產業升級的重要選項。
原標題:中國能源發展與創新論壇上的“隆基聲音”